内外八字脚纠正方法(纠正内八字的好办法有哪些)

2023-10-18 10:28:06
新浪今日星座运势 > 八字算命 > 内外八字脚纠正方法(纠正内八字的好办法有哪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外八字脚纠正方法,以及纠正内八字的好办法有哪些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跟骨外翻,小心是扁平足!不重视可影响身体健康,看看如何治疗

扁平足是由于关节退变、创伤等原因导致足弓降低或消失的一类足部疾患,主要表现为内侧纵弓塌陷、前足外展以及跟骨外翻。扁平足患者步行状态时的疲劳感较常人更为强烈,且其足底、小腿以及膝部易产生疼痛等症状。

扁平足最大的特征是内侧纵弓塌陷,因此造成足底受力面积增大和足部外翻。行走过程中,较大的前足跖屈、外展,后足内旋,以及较小的前足内收峰值,均显示扁平足的过度外翻,并增加疲劳性损伤的可能性。

足弓的正常维持取决于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的双重因素,任一因素的缺失均有可能会导致维持足弓作用的减弱,造成结构的变形损坏形成平足畸形。长期的扁平足畸形会导致足底压力分布的异常改变,从而使足部、踝关节甚至膝关节的骨性结构发生代偿性改变,造成拇趾及足跟外翻、关节松弛,甚至导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

同时,也会引起胫骨骨膜炎、跟腱炎、骨质增生等一系列慢性病的发生,尤其会加剧跖骨疲劳性骨折和足底筋膜的劳损,从而增加整个足弓特别是内侧纵弓过度劳损的发病率。

一、扁平足的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扁平足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若父母有扁平足,其孩子有扁平足的机会比其他孩子高。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到足部骨骼、肌肉、韧带等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使得足弓易于塌陷。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穿鞋、走路地面、运动量等方面。过去人们多在柔软的沙滩、草地、泥地光着脚走路,每走一步时,足弓都能得到支撑和锻炼。但在现代社会,人们多穿着鞋子行走在坚硬的水泥地上,足弓得不到支撑和锻炼,反而受到压迫和冲击,不利于其发育和维持

3.肥胖因素

肥胖因素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得日益突出。体重的增加,会加大足部需要承受的重量,尤其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处于快速发育阶段,足弓还未完全成熟,需要承受的重量越大,其发育的阻力自然也就越大。因而肥胖必然会使扁平足的发生率增加。

4.运动因素

运动因素包括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方式等方面。运动可以增强足部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有利于足弓的形成和保持。但是,运动量过少或过多,运动强度过轻或过重,运动方式不当或单一,都可能对足弓产生不良影响。

运动量过少或过轻,会导致足部肌肉、韧带松弛,足弓失去支撑;运动量过多或过重,会导致足部肌肉、韧带过度疲劳,足弓失去弹性;运动方式不当或单一,会导致足部受力不均衡,足弓变形。

5.创伤因素

外伤可能导致足部骨折、脱位、扭伤等损伤,影响足部结构和功能;手术可能导致足部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等切断或缝合,影响足部感觉和活动;

感染可能导致足部炎症、溃疡、坏死等并发症,影响足部组织的健康。

6.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包括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疾病。全身性的疾病可能影响到足部的血液供应、神经传导、代谢平衡等方面,如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神经肌肉病等;局部性的疾病可能影响到足部的骨骼、软组织等方面,如跟骨骨刺、跟腱炎、跖筋膜炎等。

二、扁平足的临床表现

1.足部畸形

先天性扁平足的足部畸形通常比较明显,如跟骨外翻、前足外展、舟骨下沉内突等。这些畸形可能导致足部受力不均衡,增加摩擦和压力。

2.行走困难

先天性扁平足的患者可能在行走时出现困难,如步态异常、步幅短、步频高、外八字步等。这些行走困难可能导致运动能力下降,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

3.疼痛不适

先天性扁平足的患者可能在行走或站立时出现足部或下肢的疼痛或不适,如跟腱炎、跖筋膜炎、骨刺等。这些疼痛或不适可能随活动增加而加重,影响患者的耐力和舒适度

4.足部疼痛

病理性扁平足的患者常常出现足部的疼痛,尤其是在脚后跟和足弓处。疼痛可能随活动增加而加重,且常可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现象。偶尔疼痛也可位于踝关节外侧外踝附近,这是由于足弓塌陷造成后足外翻,继而腓骨与跟骨相撞击的结果。

5.足部肿胀

病理性扁平足的患者可能出现足部的肿胀,尤其是在舟骨结节处。肿胀可能导致压痛和活动受限,影响穿鞋和走路。

6.步态异常

病理性扁平足的患者可能出现步态的异常,如外八字步态、内八字步态、拖步等。步态异常可能导致运动效率下降,消耗更多的能量和氧气,增加心肺负担

三、扁平足的危害

1.改变人的行走姿态,使得前足外展,后足内翻,鞋跟外侧与鞋底内侧容易磨损,足跟也易受伤

2.长期站立、行走或跑跳时,由于没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支撑,足弓的消失也起不到缓冲的作用,内脏器官及脑部无法免于震荡。足、腿、腰、膝、颈等容易疲劳和疼痛。

3.对于轻度扁平足的轻视导致病情的日益加重,重度的扁平足会引发其它的并发症,如:膝盖内弯、脊椎侧弯、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病症。

四、如何治疗扁平足

1.矫形鞋垫、矫形器具

人体处于持续的负重状态时,足底筋膜和足跟会产生拉应力和冲击力,而矫形鞋垫可通过改善足底压力的状态来减小外界作用力对足底的冲击作用,从而达到提高人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可以改善足弓结构,在人体水平行走过程中增加了起步阶段的连续性同时也降低了足内翻的程度

2.手术治疗

2.1跟骨内移截骨术

1)纠正了后足外翻畸形并恢复了小腿的正常力线。

(2)发挥肌腱转移的作用,跟骨内移附带附着的跟腱同时内移减少了因畸形而形成的外翻力距。

(3)恢复足部负重特点

2.2趾长屈肌腱转移术

这是由于趾长屈肌腱近端与胫后肌腱最近,且力量大小与腓骨短肌相似,可以抵抗其过度的牵拉作用,维持软组织的平衡,将趾长屈肌腱固定于舟骨或楔骨的内侧可以加强胫后肌腱的作用,减少其功能退化带来的影响,恢复足弓动力的稳定性

2.3外侧柱延长术

外侧柱延长术又名Evan’s跟骨截骨术。该手术是通过在跟骰关节近端的跟骨表面,在去除关节软骨后取髂骨植骨10mm—15mm并固定来延长外侧柱。术后处理同跟骨内侧截骨术相同。外侧柱延长术可以改善前足外翻,后足外展畸形及恢复内侧足弓的高度。尸体研究显示外侧柱延长术后还能保护足在负重位时过度负荷的弹簧韧带。

2.4关节融合术

虽然跟骨内侧移位截骨术以及软组织恢复性重建术治疗扁平足的短期效果较好,但是长期效果并不如人意。关节固定术可以恢复中足之间的结构功能,稳定关节,能够改善距舟关节和距下关节半脱位的畸形影响。

3.功能锻炼

3.1脚趾行走

脚趾行走是指用脚尖走路,可以锻炼脚背和小腿的肌肉。脚趾行走时要保持身体直立,双臂自然摆动,步幅适中,速度适当。每次行走10-15分钟,每天2-3次。

3.2屈脚趾运动

屈脚趾运动是指用力收缩脚趾,可以锻炼脚掌的肌肉。屈脚趾运动时要保持脚掌平放在地面上,尽量将脚趾向脚掌方向弯曲,然后放松。每次做10-15次,每天2-3次。

3.3提重外旋运动

提重外旋运动是指用力将脚后跟向外旋转,可以锻炼外侧足弓的肌肉。提重外旋运动时要保持双脚并拢站立,双手握住一个重物(如哑铃、水壶等),将重物放在胸前或举过头顶,然后用力将双脚后跟向外转动,同时保持脚尖不动。每次做10-15次,每天2-3次。

4.物理治疗

4.1冷热敷

冷热敷是指交替使用冷水和热水浸泡足部,可以改善足部的血管收缩和舒张能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和水肿。冷热敷时要保持水温适宜,冷水温度在10-15摄氏度,热水温度在40-45摄氏度,每次浸泡3-5分钟,交替3-5次。

4.2超声波

超声波是指利用高频声波对足部组织进行微创的物理刺激,可以增加足部组织的温度和代谢,改善足部组织的弹性和伸展性,缓解肌肉和韧带的紧张和疼痛。超声波治疗时要使用适当的功率和频率,每次治疗10-15分钟,每周2-3次。

4.3电刺激

电刺激是指利用微弱的电流对足部神经和肌肉进行刺激,可以调节足部神经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增加足部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减轻足部的酸胀和无力感。电刺激治疗时要使用适当的电压和频率,每次治疗15-20分钟,每周2-3次。

4.4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指利用手指或工具对足部穴位或反射区进行按压或摩擦,可以调节足部经络的气血运行,平衡足部阴阳的平衡,舒缓足部的不适和紧张。推拿按摩治疗时要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进行,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天1-2次。

五、如何预防扁平足

1.均衡的营养

均衡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健康发育的前提,同时避免幼儿过久站立,负重行走过多,缺乏能量。

2.合理的运动

家长要带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足趾抓玻璃球运动以及跳绳、打篮球等弹跳性运动。有利于足部肌肉和韧带力量的改善,帮助足弓发育,起到预防扁平足的作用。

3.正确选鞋

给孩子选择鞋子千万不要为了追求美观而忽视了舒适度,要以舒适为主,且要大小合适,鞋后跟有一定的硬度,鞋身有保护功能,可以降低足部肌腱和韧带损伤的可能。

作者:piikee | 分类:八字算命 | 浏览:42 | 评论:0